Invite friends to apply for classes and get a cashback. Come and participate! Get the invitation code
文字必须和语言文化这个整体结合,才有存在的意义。在中文学习中“语言文化”是主,“文字”是辅,它是语言文化记录的载体。“语言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离开文字而独立存在,但是“文字”离开了语言文化就没有生命力了。
一些中国农村老太太,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对中国的道德传统非常熟悉,说话做事不仅得体,还不时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这是因为她们从小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汲取。又例如,六祖慧能大师,家境贫寒,虽没有机会读书认字,但听人读经,也一样可以汲取经文中的精髓,而顿悟。没读过书,却作出了千古名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且不讨论慧能的慧根如何深厚,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不认字,并不影响他对文化的学习和思考。禅宗中有的知识还以口传心授,不立文字的方式代代相传。
现代记录文化的手段比以前要丰富和发达。古人的文化思想很大程度是通过文字作为载体传承的。现代则多了视频、音频等方式,让我们的学习媒体更多样化了。
既然明确了“语言文化为主,文字为辅”,那么孩子在学习中文的时候,首要目标是把“语言文化”的基础打好。退一步来说,如果海外孩子没法认很多字,那么先把语言文化搞好,也不失为中策,总比“语言文化”搞不懂,最后连认得的“文字”也丢掉了的下策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