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好友报课获得订单返现奖励,快来参与吧!   获取邀请码

同乐语言学习法

十数载理论探索,多年第一线教学实践,最领先、高效的语言学习方法。

子初学,倚听觉;先语言,字缓作;
诵经典,明圣说;广听书,知识阔;
整体练,感知多;文史哲,根基拓;
音形变,意带活;三五载,成果硕。​

以“先语言文化,后识字,感知式学习,整体吸收,螺旋式上升”的理念,让孩子轻松感受中文魅力,积累词汇,了解文化。课程体系完备,覆盖幼儿到青少年,线上线下结合,灵活方便。快来开启孩子的中文学习之旅,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专门的“听说”训练很有必要

        我们在国内学语文都不需要进行专项的“听说”训练,而是从认字开始的。为什么这种“认字先行”的思路,在国内行得通,在海外实践效果就不好呢?

        主要是国内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中文的环境,其“听说”的训练足够多,而海外的情况就截然不同。我们以第一代海外华裔孩子为例,看看他们的中文环境。大部分的孩子,父母都是华人,那么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家里基本讲中文。但是,孩子们电视里看的大部分是英文节目或影视;收音机里是英文的广播;走到超市、商场、餐馆,英文如影随形;到了学校,更是英文的天下。也就是说,孩子接受的中文语言信息,基本局限在家里,而且内容基本是日常生活的交流。可以说,海外孩子中文语言信息的摄入是非常不足的;同样,中文语言的发放训练也是非常不够的。

        我们尝试用下图来示意性地展现国内和海外0到12岁小孩从他们生活环境中得到的中文听说训练。在0岁时,孩子接触的主要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国内和海外孩子接受到的中文语言训练基本相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孩子接受的中文听说训练量迅速增加,海外孩子接受到的中文听说训练量却不断减少。一正一负,我们可以看出,到了5、6岁,差距已经非常大了。

        国内与海外孩子进行中文听说训练的对比示意图

        目前的海外中文教材都是从“读写”开始的,几乎不加入任何“听说”的训练,即使个别教材有“听”的训练,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要想让孩子的中文语言文化储备足够深厚,对于中文的“听”和“说”必须有意识地进行专项训练。特别是孩子的婴幼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花时间去认字。在中英文学习的平衡上,也建议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因为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幼儿园和以后的学校中学习英文。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讲述如何轻松而又自然高效地进行“听”和“说”训练。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高效利用边角料时间,随时随地“听”起来

        古人学习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拜师学艺,如果有幸跟着名师,每天老师口传心授,进步可以很快。二是读书,如果没遇着名师,主要靠读书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靠读书学习,就必须先过认字阅读关,这也是近代语文教育都由认字阅读入手的由来,因为文字是古时记录知识的唯一媒体。

        然而现在的科技发达了很多,文化知识还被大量记录在音频、视频中。大家通过音频、视频也可以向名师学习,不一定需要先过认字阅读关。换句话说,将来的孩子即使不懂汉字,只要能听懂中文,也一样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听”还是一个高效利用时间的方便法门。譬如我曾经苦恼自己找不到时间学习,因为每天忙完工作、孩子、家务,加上晚上读个经,就基本找不出时间来学点新的东西了。后来我先生把《百家讲坛》的音频下载到一个MP3机,那样我在开车的时候或者做家务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个讲座听完了。就好比是一位名师在我干活的时候,陪伴着我,向我娓娓道来他的心得。

        同样道理,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广泛得多了。除了学校的功课,课外英文阅读,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后班,所以孩子们能拿来进行中文阅读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如果他们能在坐车的时候,在家用餐的时候,早上起床梳洗的时候,晚上洗澡的时候,又或者在家里和兄弟姐妹玩耍的时候,顺便听上一个评书或讲座,既立体使用时间,又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点知识和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只要各显神通,边角料时间就找出来了。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听评书,用深度的语言培养中文理解能力

        在中文学习中,有一个误区:孩子的中文理解能力是在识字量达到一定的时候,才开始训练的。其实,孩子的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在孩子还没有开始识字之前就应该开始了。这也是世界各国孩子学习母语的基本方式。

        在2016年9月底开班的时候,我让一年级学生听单田芳的《西游记》。一开始,不少家长有各种疑问:“这么难,能听懂吗?”“这个口音,我的孩子不适应啊。”“我家是中英双语家庭,这个真是挑战啊!”听到这些声音,我除了课堂上安排辅助听书的文化知识,每节课后都跟家长沟通,如何帮助孩子听评书。半年后,坚持听书的孩子,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到了第三学期,不少家长欣喜地说,没想到孩子那么喜欢听《西游记》,有的还喜欢上听原文。个别没重视听评书的家长,到了第二学期末考试,发现自家孩子的中文理解能力远远落后于别的孩子(最开始孩子们的听力水平是相近的)。通过将考试成绩与听书作业的记录进行比对,就可以看到两者有直接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见,真是练什么得什么。经过差不多一年听书练习的孩子,其听力得到很大提高。这其实已经是在给将来阅读理解打下基础,如果孩子能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听懂,能理解一定深度的语言,那么日后随着识字量的提高,家长还用担心这些孩子是否读得懂有深度的中文书吗?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高效地利用边角料时间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如果你想快速提高你的孩子的中文理解能力,那么就让他听评书吧!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同乐整体教育理论

放眼生命全程 立足中国文化 融贯文史哲科

什么是经典?

        经典就是一个民族最精华最有价值的著作!经典出现在什么时候?大概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例如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从古到今,人类的文化成就,经典是根基

        回到中国来,让我们看看这文化棵树。中国的经典就是中国的根文化,在后来的文化发展中,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及近现代的小说,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其他重要的文章,都会看到经典的影子。

        例如,《三字经》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是引用了《论语∙阳货》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又例如《中华字经》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令应候,寒来暑往。”其实这里就引用了《千字文》的第三句“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大家可以看到,经典是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引用的。

        常常有家长会问,我们要读哪些经典呢?一个原则是“什么上乘,什么有智慧,就读什么。”经典就是一个民族最精华最有价值的著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经典可能有不同的选择。相同的是,这些经典都在千百年来指导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我们给同乐的孩子读过的经典有:完整版的《道德经》、《大学》、《中庸》,节选版的《论语》、《孟庄荀列管墨名言》,《黄帝内经》、《诗经》、《易经》。不一定是最佳集合,仅供参考

        其实,知识性强的歌诀也可以。例如,可以把现代的知识编成歌谣,先记忆,后理解。假如现在有哪位能人,把人体解剖学编成歌谣,我们也可以叫孩子先背诵,等将来再理解。道理是一样的。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经典助力中文学习

        对于为什么引入经典诵读,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我们一般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中文的目标,无非是会听、会说、会读一些中文书籍而已。对于经典,我都没读过,也没必要去读。为什么要在中文学习中引入读经呢?”

        从中文学习的目标设定来说,确实是每个家长会有不同的期望值。从很多的例子观察来看,不少家长最开始定的中文学习目标是“会说、会听,简单阅读”,但如果方法不对,最后孩子对于中文,不但是“不说、不听、不读”,而且“不喜欢或抗拒”。就好比立定跳远,满分是2米。如果我们瞄准2米的地方跳,我们往往只能跳到1.9米的地方;如果我们瞄准2.2米的地方跳,我们就有可能跳到2米的地方。所以在管理学上设定目标,往往不是伸手就够得着的,而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设定中文学习的目标也是一个道理。

        在中文学习中,引入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为了设定一个更高大上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经典是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的训练。听经典和诵读经典正是奠定这个“听说”基础的重要一步。其次,经典的语言是中文的基础,即便在现代的日常中文语言里,还大量引用着经典的句子,如果一个孩子读过经典,在学习中文过程中就更容易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其出处。再次,经典带给孩子丰富的精神财富,将会让他们一生受益。经典里有很多闪光的语言和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会构筑起孩子的底层参照系和思维方式。底层参照系就好比我们电脑里的操作系统(OS),孩子以后形成的很多习惯,理念以及学习的知识结构都是建立在这个底层参照系上的软件,操作系统好,各个软件的运作就顺畅,高效。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经典有高度的思想价值

        说起阅读,大家是否有这种感受,读一篇文章,感觉就是在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不同的。让我们来看看下图,对比一下就了然于胸。

        经典是具有高度思想价值的,需要用一辈子领悟和实践的书

        左边的句子都是来自儿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大家想一想,孩子们读这些儿歌的收获是什么呢?第一首儿歌,可能就是练习一下口语和数数。第二首儿歌,可能就是知道几种动物的尾巴,谁长谁短。孩子在小的时候,背背这样的儿歌,也是好玩的。但是如果只念儿歌,所能供给的营养就非常有限。记得当年我家孩子也背过这些儿歌,他们是在学校学的,有时也背着玩。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背了几天,孩子就不再背这个了?现在我再问孩子,背个儿歌好吗?他们会摇摇头说:“那是小小孩背的东西,我们还背吗?”如果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整天背这个的话,除非我是幼儿园老师,不然大家会觉得我脑子有问题。可以说,很多书是读完就放下的。

        让我们来看看右边的句子,是来自经典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句子我们现在还经常引用,也经常用来跟孩子分享。我们为什么跟孩子分享这些道理呢?因为我们相信,如果孩子记住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时时这样要求自己,他的行为就会自然端正,受人欢迎。到了长大,为人父母了,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谆谆教导他的孩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典句子对于孩子成长供给的营养是持续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可以说,这些书是弥读弥新的,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领悟和实践的。

        再进一步地比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是背诵儿歌,只是阅读简单的白话文故事,那么将来他在跟华语人群交流时,遣词造句也就只有这样直白简单的语言。相反,一个熟读经典的孩子,在跟华语人群交流时,各种经典句子运用得心应手,所体现出来的中文文化素养是比之前的要高一个层次。你更希望你的孩子将来会是以上的哪一位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扩展说一下。经典不但体现了一个民族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智慧,同时经典的语言艺术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因为经典的句子,往往是非常简练而寓意深刻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所传递的道理,如果用白话文来阐述,估计得洋洋洒洒好几行呢。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喜欢引用经典的原因之一。

        有了这个比较,相信大家心里就会明白,背诵哪些文章得到的收获更大,其营养价值更高。小孩子学习中文,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特别是海外孩子学习中文的时间非常有限。既然小孩的时间很宝贵,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更有价值。当然首选的是经典!打个比喻,就是应当以经典为主食;儿歌、童谣等当调味料。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把经典背诵下来,当他们对于很多句子是张口就来时,以及等到他们的思想成熟并达到一定水平时,也就是肚子里有才华的时候,他们就会下笔如有神。因为写作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思想水平,第二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果孩子把经典背诵下来的话,很多语言的表达就自然学会了;而且当经典的话语进入了他的脑子里后,他也会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总结一下,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价值非常之高。可以说,如果孩子从小把中国的经典熟读,也就为他将来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经典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从前面看到,经典里有大量充满智慧的话语。孩子小的时候,学的东西会直接构筑他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这个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就好像一张白纸,你给他的灵魂打上何种底色,直接决定着他以后的成长与发展道路。

        杨振宁发表的《父亲与我》一文中曾经特别提及过一件事:他九、十岁的时候,他父亲已经知道他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但是在他初一与初二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了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他《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不但教他《孟子》,还给他讲了许多古代历史知识,是他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就这样,杨振宁在中学时代,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他回想起这个经历,在中学阶段,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脑子里。他上大学后,学习自然科学,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可以说,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接触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帮助他们在大脑里构筑正确的底层参照系和思维方式。

同乐中文 Jul 11, 2025

常见问答

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详见页面底部。

同乐中文学校
同于自性,颐养天真。 有教无类,乐学致远。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YouTube小红书

课程顾问微信号

TongLeChinese